脐带血,存?不存?

       宝宝呱呱坠地,爸爸妈妈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温暖,还未来得及庆祝新生命的到来,医生就会让新爸新妈做出宝宝诞生后第一个决定:脐带血存不存。  许多爸爸妈妈为了给宝宝的健康买一份保险,尽管实现率极低,仍是义无反顾为宝宝保存了脐带血,并每年上交相应的管理费用。其实存脐带血对宝宝真的好吗?

       一位新爸爸却果断放弃了宝宝的脐带血,以下是这位爸爸的手记,看他讲述他为何捐献了宝宝的宝贵脐带血?

  等待飞飞出生的时候,护士拿来了一摞“要不要捐献脐带血”的表格。不捐,没关系;要捐,就填表,以便她要根据填好的表格通知接生的医生做准备。于是,“脐带血保存”这个事情再次进入我的大脑。

  1、我把孩子的脐带血捐献出去了

  几年前飘飘出生,有朋友问我:脐带血保存了没有?按照他的说法,现在到处宣传保存脐带血的重要性,不把这笔钱花了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——现在孩子这么金贵,要是不为孩子购买这份“生命保险”,总觉得自己不负责任,甚至多少有点负罪感。

  朋友是个工薪族,保存脐带血的那笔费用虽然可以承受,但也不算轻松。但比起费用,他更关心的是:这个东西有多大用和保存的可靠性有多高。

  我说听说过这事儿,不过产科医生和儿科医生都没有提过建议保存,我随便看了一下介绍,也觉得没什么必要,就没有保存。至于可靠性倒不是问题,从技术上说,长期保存血液难度并不大。因为我没有推销个人观点的嗜好,也没有问他最后交了那笔“生命保护费”没有。

  我问那位护士那些表格是干嘛的。她说是脐带血库收集脐带血用的。跟献血一样,如果愿意就填表,孩子出生之后产科医生就把脐带血收集起来交给血库。这些血将来会被提供给公众或者科研机构使用。如果不愿意,就不用管了,医生会把脐带直接扔掉。

  作为两个在生物医学领域边缘混迹的“科学人士”,孩子的妈妈和我对于建立这样的公用脐带血库是完全支持的。于是填了那一堆表格。

  2、美国医生不推荐保存脐带血,为什么?

  但我感到好奇:美国的医生根本没有向我们推荐为自己的孩子保存脐带血。在飞飞出生之后,我忍不住探究了一下个中原因。

    干细胞移植是现代医学中一个极其热门的话题。对于许多血液和遗传方面的疾病,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救命的手段。而本来要丢弃的脐带血中含有相当多的造血干细胞,又不存在配型的问题,因此被视作婴儿出生时宝贵的“副产物”。(来自他人的干细胞存在“配型失败”的风险,一个人与兄弟姐妹配型成功的可能性是25%,而与其他人配型成功的可能性就更低了。)

  “自己的脐带血永远不会配型失败,保存自己的脐带血,以备将来的万一”成了保存脐带血的“理论基础”,也成了许多商业性保存机构宣传的诉求。

  不过,美国儿科学会不推荐自己保存脐带血。他们认为,“保存脐带血”的营销方式主要是在利用孩子出生时父母脆弱的感情来得到认同,却在其中隐瞒了许多事实。

  在美国儿科学会的公告中,专家明确指出了:使用自身干细胞来治疗疾病目前还主要是一种设想,而不是现实。

  ——虽然理论上说是可能的,一些实验也显示这样的疗法将来可能成为现实,但是这个“将来”有多远?

  3、脐带血“保险”功用有限

  那些存血机构经常宣称近在咫尺,科学家们却没有这么乐观。

  另外,脐带血的数量是有限的,通常只有几十毫升。这几十毫升脐带血中,包含的干细胞数目,只够针对儿童的移植,

  这意味着,这份保险要发挥功用,只能在一个有限的有效期内,而这份有效期,并没有商业宣传中形容的那么长。

  虽然将来的医学发展有可能减少对脐带血量的需求,但这同样只是一种还没有科学进展支撑的“希望”。最重要的是,目前没有科学数据支持“使用自己的脐带血是有效的”。

  商业机构的宣传,着眼点仅是“自己的脐带血没有配型的风险”,却避开了另一个问题:如果疾病是来自于遗传因素——这在血液病中很常见(比如白血病)——那么自己的脐带血干细胞也会携带同样的基因,因此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

  从逻辑上看,科学家们将来或许能够解决这个问题——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将来的医学会发展到什么程度,无法知道这种可能性能否实现、何时实现。但是,商业机构却把“可能”渲染成了“现实”。

  基于生物医学发展的现状,世界骨髓捐献协会(WMDA)、美国儿科协会(AAP)以及欧盟都不鼓励普通人保存脐带血以作“生命保险”。这些机构认为,只有当一个孩子具有血液或者遗传方面的缺陷,保存相同父母的其他孩子的脐带血才被认为有现实意义。

  有了儿科学会的明确态度,就不难理解医生们不为商业存血机构做推销了。在美国,如果医生不顾科学事实和儿医学会的公告,为商业存血机构做了推销,会被当作违反了职业规范。如果这医生还从存血机构获得了某种利益,那么问题就更加严重。

  不管是飘飘或飞飞,从孕育到出生的10个月中,我们没有收到过保存脐带血的宣传。

  4、我为什么要捐献脐带血?

  即使是捐给公共的脐带血库,医院也没有做任何有倾向性的介绍,只是很轻描淡写地通知了我们有这么一回事而已。捐献后,对于个人没有任何好处,只有一张血库发来的明信片。医生和医院也得不到什么利益——血库会为取血的医生提供一点劳务费,不过据说多数医生也放弃了,而把取血的劳动作为一种公益。

  事实上,现在世界上有很多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功的报道,但是这些干细胞,并不是来自自己的脐带血。

  这就要说回来:我为什么要捐献脐带血?

  因为我知道,建立公用脐带血库的意义在于,让社会上多数的脐带血都进入公用的“脐带血库”,虽然不相关的人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,但只要可选的样本量很大,依然存在配型成功的很大可能。这是个很简单的算术题:即使异体配型成功的概率低到万分之一,但只要有了10万个可选的样本,配型成功的机会依然可观。

  可惜的是,当国外捐献脐带血成为主流的时候,我们还是停留在“为自己留下希望”的虚虚实实的宣传之中。


  另一位妈妈对于宝宝的脐带血却作出了不一样的选择。尽管知道储存脐带血的意义不大,她和丈夫还是坚持“给孩子留一份希望”。以下是这位妈妈的心路历程。

  根据我了解到的知识,比起骨髓造血干细胞来说,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最大的优势在于:比较不容易产生排异反应,这是因为脐带血尚未进行免疫分化,因此不容易造成宿主免疫系统的排斥。即使是异体移植,如果配型成功,病人成活几率较高。目前西方的公共脐带血库远远大过中国的,这意味着西方人寻找配型将更容易些。

  而对于自体移植来说,最大的问题是两点:

  1,倘若是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,自身干细胞将无法治疗,因为干细胞中也存在同样的遗传因素

  2,脐带血干细胞数量稀少,单份脐带血移植供给成人远远不足。

  以我家小松鼠的脐带血为例。收集到的血量一共是49.72毫升,其中带核细胞数为2.99x10*8,即近三亿个。这个数目看似很高,但成功进行脐带血移植的最低要求是,受体(即病人)每公斤体重需要三千万带核细胞,越多越好。以一位成年人(假设70公斤重),要成功进行脐带血移植,就需要二十亿带核细胞,这数目要比脐带血中的高出一个数量级。

  现在,“脐带血干细胞扩增技术”(通俗地说,不断复制脐带血干细胞,以大量增加数目,用于成体移植)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。难点在于,干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分化,从而失去其部分多能性(pluripotency),不能分化为所有的血液细胞,也就无法治疗疾病。而且,现在扩增出的干细胞主要还是靠表型测定来定量,但是我们并不十分清楚,同样表型的扩增干细胞,是否仍然具有原初干细胞同样的分化能力。有一些研究表明,扩增干细胞要达到同样的效果(例如在治疗白血病时,要在一个月之内产生多少白细胞),需要的量比原初干细胞为高,也就是说,扩增干细胞中的确已经有部分失去其多能性。

  另外,公共脐带血库收取血样的标准(主要是在血量和干细胞数目上)比商业机构高很多,也就是说,即使是签署了捐献协议的父母,孩子脐带血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后也未必能够进入血库,而商业机构为了满足家长,即使细胞数目较低也会进行保存。

  不过,在新加坡,只要签署了捐献协议,不论脐带血是否能够进入血库,将来都有优先搜索使用公共血库的权利。

  虽然我叽叽歪歪了这么多,貌似保存脐带血只有千万分之一的意义,但是,在小松鼠爸爸的要求下,我们还是为小松鼠保存了脐带血。用她爸爸的话来说:万一将来扩增成功呢?万一可能用到呢?我不想冒哪怕千万分之一的后悔的风险。不就是交钱吗,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大事!我替他补充:可是宝宝的事都是大事!我时常觉得,跟这个亲爹相比,我整个儿就是一后妈呀!


  脐带血,存还是捐?

 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断脐后,残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,是继骨髓和外周血后的第三大造血干细胞来源。因为脐带血中含有造血干细胞,能用于与造血干细胞相关的疾病,如白血病、淋巴瘤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先天性代谢性疾病以及某些实体肿瘤等,其采集相对便利、成本低。万一孩子日后得了这类疾病,保存下来的脐带血能派上用场,挽救孩子生命。


  关于脐带血有两点争议:

  1、量少不够成年人使用

  脐带血的血量有限,只有70-130毫升(胎盘越大则血量越多)。因体积有限,脐带血中含有的造血干细胞较少,仅可用于七八岁以下、体重轻的孩子,成人常需2份脐血。如此一来,便降低了配型成功率。但因脐血的免疫原性相对较弱,即使配型不全相合其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也较轻,同时因受病毒污染的机会小,在临床上还是被广泛地应用。

  脐带血库的宣传提及“一人存血,全家受益”,并非指一个人存脐带血,全家人得了相关疾病都可以使用。而是指万一孩子长大后患了相关疾病,可以用自己脐带血中的干细胞来治疗,同胞兄弟姐妹与其配型全相合的几率为1/4,与无关供给相比大大提高。这将明显缩短寻找配型的时间,降低家庭的经济成本,减轻心理的负担。

  2、治疗成功率更低,非首选

  目前骨髓或外周血的干细胞作为干细胞移植的首选,这是因为脐带血干细胞的数量较少,移植后造血恢复得较慢。此外,对于有遗传性疾病的患儿,其自体脐血的医用价值很小。

 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,并不是所有的脐带血都合格,大约有50%的脐血合格,主要是采集量不足、脐血中干细胞数量不够,或者是有传染性疾病等。


       脐带血捐献

  脐带血库分为私人库和公共库,“私人库”是家庭付费为自己宝宝储存的脐带血,脐血归自己所有、自己使用。自体储存脐带血花费不菲,因为脐带血收集起来后,要行多项检测,要用细胞保护剂进行处理,还得在-196℃的环境中保存,保存的费用是一年620元,连续交18年,即使一次交清也得万元以上。但目前广东省脐血库赠予自体储存者一份儿童医疗保险,平时患病即可使用,万一将来患了需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疾病,赔付率更高。

  总之,家长们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经济实力作出选择,量力而为。


  自存私人库:花费大,自用可量力而

  有专家认为,脐带血本来是要丢弃的,储存起来相当于废物利用。若家族中有遗传性疾病,如白血病、地中海贫血,家族相关性肿瘤可考虑存脐带血,为将来买个保险。

  捐赠公共库:免费,不独享,意义更重大

  自体储存的脐带血若自己用不上,别人是无权使用的,这无形中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。其实即使经济条件不允许或不需要,脐带血也不应丢弃,可捐赠给公共库。

  因为,脐带血中干细胞的免疫源性低,移植后排斥反应轻,即使配型不全相合,也可行造血干细胞移植。例如,广东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公共库截止到2012年8月,共采集了9947份脐血,其中已有176份配型成功,用于临床治疗。

  家长将脐带血捐赠给“公共库”是免费的,但脐血归公众所有,会用于临床治疗、科研检测等多种用途。但若捐赠者以后需用脐带血,即便找不回自己的那份,也享有优先配型权。

  很显然,捐献数量基数越大,公共脐带库配型成功的几率也会越高,受惠的人就更多。但数据显示,我国公共血库的脐血存量并不尽如人意。近日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实验血液学家吴祖泽在媒体上表示,我国公共脐带血库中只储存了3万到5万份,私人库由于更具商业价值则储存了约50万份。相比之下,美国公共库存量超过30万份,私人库约有100万份。提倡大家捐赠脐带血。

【妈妈网】

评论(10)
© 静-时光 | Powered by LOFTER